首页 > 产品展示 > 鲍鱼 专题访谈③: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
来源:米6体育    发布时间:2023-12-17 02:34:55
详细介绍

  海洋是全球大国角力和发展竞争的重要战略空间。随人类海洋世纪的快速推进,海洋资源与海洋空间在国际地缘关系与军事竞争、科技工程与海洋资源经济发展、全球变化与海洋治理中的地位一直上升。海洋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把握中国经济脉搏顺应世界蓝色经济趋势,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随着我们国家海洋战略的纵深推进,科学研判海洋经济发展形态趋势,创新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工程技术支撑海洋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对更好地发挥海洋国土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效用,助推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邀请了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洋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理政治学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主题进行了访谈对话,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海洋生态文明背景下海洋资源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治理的理解,为我国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海

  高强度开发下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剧,为保障海洋渔业经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海洋牧场建设正变成全球各沿海国家的重要选择。科学合理地建设管理海洋生态牧场,对养护海洋生态资源,修复海洋ECO和稳固“海洋粮仓”战略地位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请谈谈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和海洋牧场建设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

  党和国家格外的重视海洋ECO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海洋牧场建设有助于推动海洋渔业资源修护养护、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我国已启动了136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国海洋牧场的蓬勃发展。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虽已初见成效,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技术体系、融合发展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1)海洋牧场综合效益亟待提升。海洋牧场是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高效利用自然ECO,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在特定海域以生境修复和人工增殖养殖来构建具有环境友好、资源养护和渔业高效产出特征的生态系统[10]。然而,现有海洋牧场产业体系往往存在忽视生态效益、偏重经济效益的问题。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生态效益604亿元、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年度固碳量19万t,消减氮16844t、磷1684t[11],由此可见,海洋牧场综合效益发展空间广阔。如何通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逐步提升近海环境保护能力和综合效益,成为当前海洋牧场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命题。

  (2)海洋牧场技术体系亟待完善。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仍存在诸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最重要的包含:海洋牧场生境营造工程技术薄弱,无法改善夏季北方海洋牧场局部海域高温低氧的环境条件;海洋牧场食物网结构优化技术不足、海域生物承载力评估体系不健全,导致海洋牧场效率低下、食物网不稳定,进而减弱海洋牧场资源的可持续水平;海域水栖生物资源监测能力不够,导致渔业资源难以准确评价和精准采捕。因此,以新理念、新装备、新技术与新模式为特征的现代化、技术化和工程化海洋牧场建设亟待实现集成突破。

  (3)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亟待创新。节约用海、提高海域空间使用效率是海洋产业持续高效、绿色、高值发展的重要方法。根据全国普查结果,我国浅海风电开发潜力约为7亿kW,可开展海上风电场规模化建设。海上电力也是解决大型现代化海洋牧场设备、资源环境监视测定设施等电力持续供应难题的有效方案。与此同时,当前海洋牧场主要开发海域的水下空间,而忽略水上与水下空间的立体综合开发,使得海洋牧场的空间利用不足且开发模式落后[12]。伴随着海域密集的生产活动,为海洋牧场配套的基础设施及立体综合开发慢慢的变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13]。

  纵观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和发展现状,显而易见,在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与产业限制等刚性约束的条件下,海洋牧场建设仍然缺乏集全产业链条协同发展、海陆空间统筹发展、跨界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海洋牧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模式,亟待通过试点示范,构建以“生态、精准、智能、融合”为特征的“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

  (1)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基于近海与内陆水域“全域型”保护与开发,如北方海域可发展较大空间尺度的海洋牧场,以陆海统筹助力海洋牧场升级;南方海域则依托于众多的岛礁资源发展以渔旅融合为主题的海洋牧场,且注重对岛礁资源的保护;而在内陆水域则探索推动以鱼养水、资源养护为目标的生态牧场建设。在积极修复养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的提高海洋渔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而推动“全域型”海洋牧场现代化与产业全链条协同可持续发展。

  (2)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攻破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解决海洋牧场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通讯与工程技术等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即“科学选址—生境营造—资源养护—安全保障—融合发展”体系,以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理念推动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3)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试点示范,推动海洋牧场与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研发渔业资源增殖型风机基座,开发环境友好型风机装备,研制多功能海洋牧场休闲平台,基于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牧场与风力波浪发电、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有效结合,打造渔能、渔旅跨界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构建水上城市综合体,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兴局面,以此来实现现代化“全域型”海洋牧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李加林,博士生导师,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东海战略研究院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管理。

  杨红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学。



上一篇:三亚:我国首个热带海洋草场雏形初现 下一篇:中国海洋牧场建设现状与发展优势研究报告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16 米6体育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 辽ICP备08001001号

辽公网安备 21021102000627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0248
  传真:400-666-024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滨海西路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