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展示 > 海参 给鱼儿开发“房地产”他坚持了十年
来源:米6体育    发布时间:2024-02-08 18:11:47
详细介绍

  从2011年投下首块鱼礁开始,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已经进行了10年。这十年间,珊瑚自己从水泥礁石上长了出来,鱼群一点点扩大,生态修复效果非常明显,海洋牧场的面积从建设初期的一千亩,扩大到了四千亩。

  央视《远方的家》栏目报道海南大学王爱民教授团队为蜈支洲做海洋牧场技术支撑

  这些变化对指导了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设计并全程参与建设的海南大学教授王爱民来说,这是一个满意的成绩,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王爱民是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研究贝类养殖多年,同时,也是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牧场团队的教授,是海南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引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2001年5月,王爱民来到海南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最初承担的是贝类养殖学教学。他带领团队,历经10年成功培育出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这是当时海南省培育出的第一个水产新品种,也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海水珍珠贝类新品种。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爱民开始接触海洋牧场。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刚开始我也是个门外汉。”王爱民说,“因为从事海洋相关科研时间比较久,进入角色快一些。”

  在他看来,海洋牧场,就是在一定海域里给海洋生物建设它们的生息环境,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给海洋生物建个“家”,建成新的生态系统,形成新的生物链。

  恰逢此时,蜈支洲岛旅游区前来寻求合作,提出由王爱民带队负责科研,旅游区负责执行。“当时自己是有顾虑的,因为我过去没做过。”王爱民说,“但仔细思索,除了企业要外,可能以后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会做很多工作。”于是,王爱民带领团队与蜈支洲岛旅游区合作,开始了海洋牧场的建设。

  海洋牧场最初是从日韩美等国兴起,被认为是有效的渔业资源恢复方式并被引入中国。从2015年到2025年,中国拟通过人工鱼礁投放、增殖放流等方式,建设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以此推进全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和发展。王爱民注意到,由于过去捕捞量大,海洋的一些ECO在衰退。“海洋牧场建设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ECO,特别是要把鱼类资源恢复起来。”

  2015年,海南大学策划筹备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爱民扛起重任,成为海洋牧场团队负责人,并吸纳了水产养殖、海洋生态等不同专业的年轻教师一起投身科研,积极组织与参与编写海洋牧场规划、组织团队开展海洋牧场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宣传与科普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

  在海南大学海洋牧场团队的技术支撑下,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在单纯的投放人工鱼的基础上增加了研发技术元素。从2017年开始,他们除了进行投礁区域监测,珊瑚礁生长状况和渔业资源变化的评估,也开始做经济贝类底播增养殖的研究,以提高海洋牧场的经济效益。

  从2010年开始申请海域,2011年开始投放第一块人工鱼礁,到2019年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建设的这些关键年份,王爱民都记得特别清楚,蜈支洲岛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2021年4月8号,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又开始投放新的一批共870个人工鱼礁。早期人工鱼礁的投放区域已形成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海底生态慢慢的变好,王爱民深感欣慰。

  作为科技工作人员,王爱民认为,科研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每次到达蜈支洲岛查看海洋牧场,王爱民都要亲自下水,几年下来,累计潜水时间达到几百个小时。“只有亲自下海查看,才知道海面下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才能做到成竹在胸。”

  在王爱民看来,做好海洋资源和生态的恢复,是他作为科技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使命。他说,“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做好海洋牧场,发展‘蓝色粮仓’,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自2010年起,海南大学与海南蜈支洲旅游开发公司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公司和政府投资建设,海南大学王爱民教授团队技术支撑,截至2021年底,积累投资6000万元,建设人工鱼礁及船礁等近8万空方,建成了我国南海区最大的热带海洋牧场,并且开启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海洋开发模式,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明显提高,成为中国海洋牧场建设发展休闲渔业和旅游开发成功的典范,也正在引领我国热带海洋牧场的发展方向。

  如今,花甲之年的王爱民有一个愿望,就是做好海洋科普方面的工作,让大众对海洋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海洋的保护中来。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ECO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在南海,特别是三沙海域建设海洋牧场,除了渔业资源修复和海洋生态保护的作用外,对于维护国家海权,岛礁牧渔、屯海戍边具有国家海洋战略意义。

  王爱民,男,汉族,1961年6月生,出生地新疆库尔勒;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获农学博士。现为海洋学院教授、水生生物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分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专业委员会委员/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2009-2017),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珍珠分技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诏安湾外6号海域海洋草场建成后年产量超6000吨产量近5亿 下一篇:海洋科普(1639) 海洋草场:被称为“蓝色粮仓”的海上大草原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16 米6体育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 辽ICP备08001001号

辽公网安备 21021102000627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0248
  传真:400-666-024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滨海西路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