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首页 > 公司新闻 >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甘坑客家小镇深调研:有人怒赞 有人吐槽

来源:米6体育    发布时间:2024-04-02 20:12:06  点击量:【1】次 

  衣袂飘飘,翠羽明珰,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在各个“好出片”的拍摄点,拍一组“赞爆朋友圈”的古风大片;美食街十里飘香,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品尝;许多宝爸宝妈们带着孩子来一场亲子游......节假日的甘坑古镇人气爆棚,好不热闹!

  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客家围村,也是了解深圳原住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留住深圳的客家文化,2012年由北京大学研究院对甘坑村进行总体设计并立项,决定在原来古村落的基础上开发成旅游景点,于2013年开始动工修缮并建设。2016年,华侨城文化集团“牵手”甘坑小镇,双方投资500亿元共同开发建设。作为承载客家迁徙与文化传播的空间遗存,甘坑古镇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长期衰败,甚至成为深圳市“扶贫奔小康工程”的帮扶对象。近5年间,甘坑古镇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成为囊括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等头衔的明星小镇。究其原因,华侨城独特的品牌运作、文旅产业的引入以及“凉帽”IP的打造都起到了助推作用。然而,这个耗资百亿的项目在社会化媒体上却评价不一,有人称其为“深圳小丽江”,但也有人戏称“甘坑甘坑,到处是坑”。

  穿过写着“甘坑”二字的古镇门,一排现代化楼房映入眼帘,主街两旁KTV、火锅店、便利店夹道林立。目之所及,各式各样的餐饮店打着客家美食的旗号,售卖着大同小异的客家菜。而走进古镇中的美食一条街,摊位上热卖的都是黄灿灿的锅巴土豆、香煎豆腐,香喷喷的香酥炸鸡、烤鱿鱼、糖炒栗子、手打柠檬茶这些随处可见的小吃。在各类文创店,翡翠手链,古风发簪,木梳等小饰品陈列其中,汉服摄影店中挂着各色民族服饰供客人挑选。

  “这里的古镇和别的古镇没什么两样。除了个别客家美食,只能寻觅一些犄角旮旯看一点客家文化的痕迹。”游客小吕把整个甘坑古镇都逛了个遍。在他看来,写真拍摄店打造着缺乏特色的“流水线公主”,文创饰品店售卖着小商品城批发的小饰品,古镇内的店铺同质化太严重,就是其他古镇的“一套的照搬”,相似度高达99%,缺乏地方特色。

  此外,游客们还对古镇店面的价格颇有微词:“在这里买一杯水果茶要花25元,还没有一点茶味。”游客小吕吐槽道。游客陈女士也在社会化媒体上记录下了自己古镇购物的“拔草瞬间”:在古镇内花69元买的发光发簪,出了古镇却被告知只要15元。“不美丽”的价格让不少游客表明了自己“掉进坑里了”。

  漫游古镇,不难发现不少突兀的现代商业建筑,明显与古镇文化调性不符店铺也有不少:关帝庙附近开了一家密室逃脱,古色古香的屋檐下开着网红翻转博物馆 。 “太违和,” 游客陈女士表示,“现代商业建筑、客家民居、仿古建筑夹杂在一起,给我一种‘四不像’的感觉,密室逃脱、翻转博物馆、ktv这些店铺也开设在古镇中,破坏了古镇的气质。”

  过高的商铺入住率,破坏了古镇原本的建筑格调和文化风貌。“一条仿古街道,都是商业味道。”游客小周吐槽:“不像是古镇,更像是夜市,景点少得可怜,被社会化媒体‘诈骗了’,希望商业化的痕迹淡一些,多一些古镇原生的特色。”小周被社会化媒体上精美的图片、“现实版梦华录”之称吸引而来,却大失所望。浓重的商业化痕迹让游客们对景区的整体文化印象大打折扣,迫切地呼唤着见到更纯粹的古镇风貌。

  店铺雷同化现象严重,地方文化特色何在?实际上甘坑古镇并不缺乏文化资源。甘坑作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曾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从中原到南方,客家人一路迁徙,一路追索,吸收各种文化精华,淬出独特的客家文化。周末慕名来到甘坑古镇的客家人小卢和记者说,茶果、黄酒、腌面等美食就极具客家特色,凉帽就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作为重要的客家服饰文化代表,客家凉帽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末年,已有近 1000 多年的历史。 凉帽低调内敛、朴素简洁,实用与美感统一,与客家人的劳动、审美、风俗、精神和文化形态息息相关,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客家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承载着独属于客家人的集体记忆,更是具有非凡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围绕凉帽这一文化特色,甘坑古镇开发了小凉帽剧场,v谷乐园,凉帽农场多个景点。但无论是主打VR、AR、XD、AI、全息等新技术的v谷乐园,还是通过传统的皮影戏来讲述古老的寓言故事的小凉帽剧场,项目都仅仅停留在观看层面,尚未与观众形成互动。走进甘坑VR中心,VR体验器材构建出近乎真实的虚拟世界,小游客们被VR游戏体验所吸引,争先恐后地坐上体验装置,不时对惊险剧情发出欢呼。

  “来这里观看凉帽大电影游客并不多”,工作人员坦言,小朋友们平时大多来体验的是如侏罗纪世界一样的冒险类体验,对凉帽大电影兴趣寥寥。项目的低龄化倾向明显,无法给成年游客带来沉浸其中的体验,呆板单一的“输出”模式又没能抓住幼龄孩童们的眼球,小游客们真正感兴趣的VR冒险游戏等项目却几乎与凉帽无关,缺乏与当地特色文化的深度关联,和商场随处可见的VR体验游戏别无二致。

  “这里对客家文化IP的挖掘仅仅停留在简单展示层面,” 甘坑古镇以荟萃深圳本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客家建筑、客家民间艺术、客家传统美食、客家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为定位,着力打造小凉帽IP TOWN,而客家游客小卢希望在甘坑古镇找寻到家乡的乡土记忆却表示有些失望。“看了个寂寞,希望甘坑古镇能认真打造文化IP,真正展现出客家文化的风采。”这不仅是对客家文化饱含着热烈的乡土之思的小卢的期待,也是来到古镇的游客们的期望。

  在游客小陈看来,文化IP浮于表面只是其中一个问题。在他眼里,古镇里从各地来深圳“打工”的建筑过多,是对小镇客家文化氛围的稀释。“甘坑古镇主打客家文化,甚至原来这个景区甚至就叫做甘坑客家小镇。但这里除了客家传统民居之外,实在太多别的地方的特色建筑了,感觉在逛古建大观园。”小陈说,小镇里的南香楼是闽南风格的建筑,状元府是来自江西婺源的徽派建筑,文昌塔则是从贵州迁过来的侗族风情建筑。“古建大杂烩的感觉,不知道主打的到底是什么。”小陈忍不住吐槽。

  甘坑古镇属开放式景区,古镇可以免费进入,但古镇中的部分景点、体验项目如凤凰谷黄志博物馆、小凉帽农场、小凉帽剧场皮影戏、V谷乐园等需另收门票。

  “眼看着凉帽农场从免费到费用越来越贵,”一位游客表示,小凉帽农场的票价由原本的成人票20元,儿童票10元上涨成了成人票30元,儿童票50元,“原价还觉得可以一玩,涨价后就不值了。”另一位前去“遛娃”的女士表示,“这个票价性价比不高,不会去第二次,属于那种没来之前很向往、到了以后觉得‘不过如此的地方’。”需收费进入的小凉帽农场相比起免费景点来说游客并不多,低龄化的体验项目对兴致勃勃来到甘坑玩的年轻人缺乏吸引力,而对于来“遛娃”的游客们而言,小凉帽农场的“性价比”也并不高,都表示不会再去,缺乏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而小凉帽农场景区内的项目,除“活字印刷”“彩绘小凉帽”外,其他的内容主要是儿童游乐设置如巨龙稻草滑梯、各种攀爬设备、跷跷板、挖沙之类,与客家文化也缺少关联。

  “景区项目收费能够理解,但如果买了票但发现性价比不高,就会有种被‘割韭菜’的感觉。”游客表示。在古镇项目一直更新升级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门票的合理性,以“美丽”的价格、“值得一看”的超高的性价比吸引更加多的“回头客”呢?“让树成树,让花成花”,也让古镇成为古镇。与城市的“新”与“快”不同,地域文化、乡土记忆、人间烟火气才是古镇鲜明的“个性”。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同质化,跳出所有古镇是“互相抄作业”的困境,深度挖掘古镇的文化IP,真正成为让游客身心托付的宝藏地,这些都是甘坑古镇面对的新命题和新挑战。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轶伟表示,对于古镇保护与开发而言,商业化运营必然是一把双刃剑。甘坑客家古镇的文化本底是客家住居传统与习俗的传承,而其遗存的民居、炮楼、碉楼、吊脚楼等历史建筑则是重要的资源,已具备遗产价值。当下,在甘坑村落历史空间的现代转型进程中,空间遗存的保护逐步让位于一种消费文化主导下的空间生产。历史空间成为舞台布景,市井生活转变为商业活动。古镇的空间原真性也因为文旅开发力度的增强而有所缺失。

  在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框架下,特色小镇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规模效应以及辐射作用都值得重视。但是,我们更应充分警惕特色小镇的建设逐步滑向地产主导的开发,重蹈当年文旅地产的覆辙。甘坑客家小镇的正面效应值得肯定,不过其更应被视为城市有机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孤立的文旅符号。因此,客家文旅小镇的定位不能脱离其古村落的基底,而应当调动聚落中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与城市更新,探索一种共建共享、可持续的合作机制来维护甘坑古镇的繁荣。



上一篇:新春走底层丨海口:东门商场里的“年味”正浓 下一篇:晚上9点后到中埔淘海鲜 10斤以上或可按批发价买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16 米6体育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 辽ICP备08001001号

辽公网安备 21021102000627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0248
  传真:400-666-024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滨海西路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