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告
首页 > 公司新闻 > 媒体公告 媒体公告

2022-11-06

来源:米6体育    发布时间:2024-01-07 16:40:57  点击量:【1】次 

  我市出台系列措施助推“5+N”产业集群发展。图为市工信部门介绍扶持政策。

  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江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市“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的产业支撑。

  5月18日举行的推进“5+N”产业集群发展大会上,我市重磅推出《江门市培育发展“5+N”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有关政策措施并作介绍宣讲,明确把“5+N”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发展趋势,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打造14条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打造一批产值超千亿元、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高位推动,深远考量。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市委书记林应武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对“5+N”产业集群工作作出指示,专题听取产业链工作情况汇报。市长吴晓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产业链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研究成果汇报,谋划部署“5+N”产业集群培育各项具体工作。

  围绕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我市还结合自己产业特色,收集了2500家工业公司的基础数据,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和园区、召开专家学者和智库机构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进行论证,将“5+N”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发展趋势,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打造14条产业链。

  “5+N”中的“5”是指新材料、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五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发展的潜在能力,是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市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着力点;“N”是指金属制作的产品、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家电、摩托车等一批拥有非常良好发展基础和增长态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记者留意到,“5+N”产业集群基本与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一致,并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新材料、大健康(含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金属制作的产品等4个产业集群产值超1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家电、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摩托车等6个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的目标。

  我市围绕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控链下功夫,明确了各产业集群的重点发展趋势。这其中,培育五大新兴起的产业是让产业获得发展新动力、孕育发展新优势的制胜法宝,更是推动侨乡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题中之义。“固优势”“抢先机”“补短板”“重特色”正成为江门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的要诀。

  如,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和石化新材料两大产业链。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方面,继续巩固提升正极材料优势领域,带动负极材料、隔膜发展,填补电池等缺失环节,加快布局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石化新材料产业链方面,继续巩固提升涂料、化学纤维等优势领域,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复合材料,努力提升原材料本地配套水平,积极引进重大项目。

  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食品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链。食品产业链方面,继续巩固扩大调味品、保健品、饮料等优势,大力引进速冻食品、休闲食品、高端饮品等项目,推动陈皮等特色农产品向保健养生、茶产品领域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方面,加快中药饮片加工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制剂产品,推动高性能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加快引进前沿领域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继续巩固磁性材料、印制电路板、新型显示器件等领域优势,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应用软件及软件服务、智能终端等领域,积极向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延伸。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三大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方面,积极拓宽地铁车辆生产及检修市场,加快引进牵引供电系统、集便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环节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优质配套企业;智能装备产业链方面,着力提升数字控制机床和激光装备发展水平,完善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等薄弱环节,填补控制器等领域空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方面,加快引进高端游艇、海洋工程作业船及辅助船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核心部件制造企业,促进船舶拆解材料深加工及循环化利用。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千方百计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方面取得突破,巩固提升现有汽车零部件领域优势,加快引进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和电机系统等项目,完善充电设施、电池回收、充电维修服务等全链条环节。

  江门是广东传统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有上百年积累沉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业经济完成了一次次质的飞跃,工业体系完备、基础扎实,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江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底气所在。当前,江门紧抓数字化、智能化等时代机遇,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

  如,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日用不锈钢制品、新型水暖卫浴产品和高档水暖配件等产品,拓展集装箱多元化应用,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家电产业集群快速推进传统家电智能化升级,积极开发高端新型智能化、全屋智能家居一体化产品,提升家电产业本地配套水平。

  造纸和印刷产业集群全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高端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等产品,加强包装印刷制品与数字技术、创意设计的融合。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继续巩固纺织纤维、面料等领域优势,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特殊装饰用、军用、医用等高性能纤维产品,培育和引进拥有自主品牌的纺织企业。

  摩托车产业集群巩固提升燃油摩托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优势,拓展大排量等高端产品类型,加快布局电动摩托车,推动充换电设施建设,支持举办摩托车文化体育活动等。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记者留意到,为落实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方案》还从创新工作统筹机制、提升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高质量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提高品牌质量水平、强化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系列重点任务。

  为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取得实效,江门参照省的做法,制定了“5+N”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真正开始启动“链长制”。由此,将有力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稳链控链工作,确保我市“5+N”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工作取得积极实效,加快建设我市现代产业体系。

  据介绍,我市“链长制”主要有两大特色和亮点。一是“上下合力、政企联动”。每条产业链除了1个牵头的市直部门外,还明确1—2个牵头市(区),及相应的“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通过发挥市与市(区)两级上下合力、“链长”和“链主”政企联动的作用,共同推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其中,“链长”主要负责组织统筹相关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协调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链主”主要负责发挥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推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利用自身优势以商引商,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二是形成了两个“五个一”的工作体系,即通过建立“一链长、一专班、一产业、一体系、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落实“一套产业链图谱、一套重点企业名录、一套重点项目清单、一套重点招商企业名录、一套创新和服务体系”的工作清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记者获悉,为了充分的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我市从企业规模、行业地位、带动能力、研发实力等方面设置了十大认定标准,经初步评定,选出了第一批7家“链主”企业,以及一批后备“链主”企业。接下来,我市将加大骨干企业培育、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力度,培育和认定更多的“链主”企业。

  昨日的大会上,还举行了一系列签约、授信仪式。未来5年,“5+N”产业集群企业可获超530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

  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各市(区)围绕“5+N”产业集群,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大会共组织了15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348亿元,项目类别涵盖了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包括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高盛集团有限公司、永达钢铁集团、广东巴德富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

  在服务保障方面,为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融资需求,工商银行江门分行、农业银行江门分行、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银行江门分行等29家银行机构对我市“5+N”产业集群开展授信,未来5年授信金额将超5300亿元。

  大会上,市国资委与恒健控股等10家投资机构现场签约,组建江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母基金加子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而在金融领域,大会推动市金融局与天风证券、财达证券、世纪证券、中山证券、浙商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在江门人才岛设立证券公司一级机构,并以此为依托,为我市“5+N”产业集群提供优质长期资金市场服务。

  大会上,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等4所学校,和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和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方签订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政府、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提高产教协同育人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全市25所院校将有力支撑江门市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预计培养产业人才超19万人。

  为实实在在地支持“5+N”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市工信、人才、科技、自然资源、金融等部门依据“5+N”产业集群真实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分别从支持“链主”企业未来的发展、鼓励企业组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上规模、强化人才支撑、鼓励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保障工业用地、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助力激活“5+N”产业集群“链式反应”。

  记者了解到,在出台的一揽子配套扶持政策中,工信领域具体有6项措施。其中,在关于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的政策中,精确指出对经评定的“链主”企业,每家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用于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奖励“链主”企业以商引商促进产业集聚、提供产业链公共服务等。而“链主”企业将重点从企业主营业务规模、财政贡献、行业地位、产业链带动能力、研发实力、成长潜力等10个方面做综合评定。

  在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小升规”的扶持政策方面,市工信局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其中设备投资不低于200万元的项目,按项目核定的设备购置额不超过10%予以事后奖补,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金额300万元;为促进工业公司上规模发展,2021年至2023年期间,对上年度首次升规入统工业企业给予奖励10万元,对第二年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超过10%的企业再给予奖励10万元,对第三年工业增加值继续增长超过10%的企业再给予奖励10万元。单个公司能够连续三年享受最高奖励累计30万元。

  今年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指出,加快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极端极端重要,极端极端紧迫”,为此我市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市财政3年共安排6000万元,从支持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上云上平台项目、产业集群试点项目、人才教育培训项目四个方向支持我市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

  在关于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发展的政策中,市工信局从支持培育骨干企业、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办公场地补贴、支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对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今年是我市“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我市出台了关于逐步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的政策,将从积极提前介入服务、简化开办企业手续、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力度。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为激励人才特别是高管、骨干人才推动我市“5+N”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和新引进投资重点项目加速建设,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市人才工作局印发了《江门市进一步激励高管、骨干人才的若干措施》,即高管、骨干人才政策“九条”。

  据了解,该政策在加强企业高管、骨干人才激励方面从税收奖励、安居住房、专员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在促进新投资引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和产出以及促进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方面,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新投资引进重点项目企业(含已有企业增资扩产),对年度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超过30万元的高管、骨干人才,分别给予当年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最高500%的一次性奖励,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奖励100万元。

  在加速推进重点企业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我市将打通高管、骨干人才认定通道,年度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超过150万元、70万元、50万元且在我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高管、骨干人才,可分别直接认定一级、二级、三级高层次人才,发放高层次人才绿卡,按规定享受高层次人才服务。同时,还将支持重点企业自主开展人才项目遴选、中初级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同等享受我市人才政策待遇。

  大力引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精尖缺”人才也是政策亮点之一。在支持高端人才带产业项目落户江门以及支持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我市新设立产业集群研究院方面,分别最高可给予1亿元产业补贴、1亿元启动资金补贴和每年最高1000万元运营补贴。除了“引进来”,政策提出在重点企业组织人才工作室建设,给予人才工作室10万元建设经费,将人才工作室的带头人认定为“江门市产业拔尖人才”,并给予30万元奖励。

  在人才安居保障方面,我市对新投资引进重点项目企业(不含已有企业增资扩产),承诺3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5亿元(含)至10亿元、10亿元(含)至20亿元、20亿元(含)至50亿元、50亿元(含)以上的,分别配租不少于400平方米(不少于3套)、600平方米(不少于5套)、1000平方米(不少于8套)、1200平方米(不少于10套)的人才安居住房,免租金有效期最长3年。

  在人才服务方面,我市将在江门人才岛等重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和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等重点工业园建设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集中受理人才落户、安居、社保、子女入学、档案托管、证照办理、出入境等业务。同时,还将积极对接“5+N”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建立“政府+园区+企业”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人才政策申请、人才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据了解,市科技局围绕产业集群、产业链、创新主体等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制定了6条工作措施,出台了《江门市支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资助实施办法》等3项新政策,与现行的江门“科创十条”互补,形成政策叠加优势,致力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平台体系、产业链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产业创新主体培育体系。

  记者了解到,具体政策措施最重要的包含六方面内容。其中,在支持建设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方面,对批准组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分别最高资助3000万元、1000万元。同时,为构建完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我市还将支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对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或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离岸研发机构,分别资助5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

  产业竞争力最主要是靠研发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为此我市计划三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其中,对通过市科技局立项的重大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最高资助100万元,对通过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以及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20万元至50万元配套资助。同时,我市还将三年安排1000万元至1500万元,引进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高新技术企业是加快“5+N”产业集群高水平发展的主力军,为支持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我市将从三个方面加快构建“企业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高企培育体系。其中,计划三年安排5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安排1000万元奖补引导和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三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科技型企业研发贷款。同时,还设立了2610万元的风险准备金,为科技型企业增信融资。

  此外,在支持培育产业集群新动能新业态方面,我市将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最高资助100万元,三年安排3000万元奖励培育产业集群优胜企业和创新团队项目,还计划三年安排1000万元至1500万元支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及产业化。

  江门拥有广阔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市自然资源局表示,我市将强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年度工业用地指标中安排不少于60%用于强链补链,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安排不少于333.33公顷的建设用地用于制造业发展。

  我市还将推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扩大产业承载空间,这中间还包括:实施“带项目”“带方案”出让方式,推进交地即开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时效性;实施“先租后让”供地方式,土地先以租赁方式供应,项目建设达到约定条件后再转为出让,减轻企业前期购地金钱上的压力;支持和鼓励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容积率在1.6以上的,可按幢、层等为基本单元进行不动产首次登记,可以分割转让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三旧”改造土地和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优先保障产业链用地需求,优先安排纳入改造计划和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政府制定的标准做奖励;产业链项目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工业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可提高至3.5,不再增缴土地出让金。

  此外,我市还将用好上级政策,引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固定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可由省统筹解决用地、用林指标。同时,积极争取将我市重大产业项目纳入国家重点项目清单,享受国家的自然资源要素扶持政策。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市金融局发布了《关于推动企业利用长期资金市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及《江门市关于促进基金业、证券业集聚发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两项政策。

  据介绍,《管理办法》以降低企业的长期资金市场融资成本为发力点,鼓励企业把握长期资金市场机遇,用好长期资金市场工具。《实施办法》旨在引导社会资源为“金种子”企业成长初期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本地的金融生态。

  《管理办法》增加支持公司进行股改、H股回归A股、异地上市公司迁入本地、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广东股交科学技术创新专板挂牌等内容。另外,为鼓励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增加100万元加码奖励,企业成功上市最高可获565万元奖励。

  《实施办法》适用于基金和证券公司,支持措施分为六大方面,包括落户奖励、租金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个人奖励、营收奖励,合乎条件的基金管理人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奖励。此外,为支持“十四五”期间我市打造华侨资金财富管理示范区,市金融局推出了吸引侨资的特别措施,对有侨资参与的基金,在以上基础上浮5%进行额外奖励。

  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我市从企业规模、行业地位、带动能力、研发实力等方面设置十大认定标准,经初步评定,选出了第一批7家“链主”企业,以及一批后备“链主”企业。

  其中,家电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为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造纸和印刷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为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大健康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为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摩托车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为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今天发布的《江门市培育发展“5+N”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及有关政策措施,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我们也将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助力江门家电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海信家电集团党委副书记范炜表示,海信空调作为江门市家电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定会扎根江门,整合集团资源,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发力推动江门家电产业集群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等链条建设。

  2011年,海信集团与江门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旗下的电子、空调等家电生产逐步转移至江门。多年来,相关企业年产量平均增速达25%,年产值平均增速达20%,获得政策性扶持资金3亿元以上,海信空调更获评2020年江门市政府质量奖。

  范炜表示,接下来海信空调将依托现有集群内家电产品门类较为齐全的优势,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高端新型智能化、全屋智能家居一体化产品,从家电套系解决方案向家居套系解决方案升级发展。同时,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推动家电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打造灯塔智能生产基地,以创新驱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通过江门市优越的招商环境,引进产业链上游关键、薄弱、缺失的主要零配件合作企业,逐步推动上游资源本地化,增强家电产业集群竞争力。”范炜表示,将依托海信集团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经验,整合行业资源,搭建江门家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推动江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大长江集团作为江门摩托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深知责任重大。我们将积极做出响应号召,充分的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助推摩托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大长江集团专务董事、副总经理杨光玉表示,接下来大长江集团将重点围绕产品研制、市场营销、质量提升和现代智能制造等方面,持续增强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品质,实现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大长江集团扎根江门、深耕摩托车产业近30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摩托车企业。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摩托车产销累计超4200万辆;连续18年在全国同行业中产销量第一;“豪爵”摩托车品牌价值连续17年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杨光玉表示,大长江集团目前在江门地区共有64家零部件供应商,其中从外省来江门投资的有25家,本地发展起来的有35家,另有4家由大长江投资设立。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大长江集团将投入资源,重点推进和扶持本地供应商在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制造水平和供应保证能力等方面不断的提高、做强做大。

  “同时,为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长江集团正持续推进锂电池智能摩托车的研发,对电动摩托车的关键零部件以及车联网进行技术攻关,并将投资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杨光玉介绍,目前大长江已向韩国批量出口锂电池智能摩托车,同时对“换电续能”的商业模式来投资,以有效解决用户使用电动摩托车的三大焦虑(里程焦虑、价格焦虑、电池使用寿命焦虑),最终实现“油改电”的全面升级,带动江门摩托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发展。

  “江门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发展‘5+N’产业集群的部署,将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链各环节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对提升我市轨道交通产业竞争优势意义重大。”中车广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余江表示,作为江门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中车广东公司将从积极地推进产业配套本地化以及产业创新和产教融合方面,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发展。

  据了解,目前为中车广东公司配套的省内企业有62家,其中江门市配套企业有22家。余江表示,接下来将以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为依托,从设计、技术、质量以及体系管理等多方面对入园企业给予支持,以“扶—管—服”帮扶工作为契机,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入驻,提高配套企业本地化比例。

  同时,中车广东公司还将围绕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发展的需求,利用广东轨道交通“双创”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加强与签约院校合作,共同培养轨道交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将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推进‘5+N’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增强‘链主’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主动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稳链控链工作,推动江门轨道交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余江说。

  据了解,为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车广东公司始终以推动广东轨道交通产业高水平发展为己任,加快发展“制造+服务”的产业模式。通过深化改革,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城际、市域、市郊车新造,城轨新造,动车组检修和延伸服务四大主营板块共同发力的良好态势,已具备年造修1000辆动车组、城轨车辆的能力。



上一篇:下半年这样“拼”丨成都市经信局:赶快出台14个先进制作业要点工业链展开规划、工业图谱、专项方针等 下一篇:精准打造14条产业链 五年基本建成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 杭州萧山制造业下一步这样走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16 米6体育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 辽ICP备08001001号

辽公网安备 21021102000627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0248
  传真:400-666-024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滨海西路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