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制造白皮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向与五大阶段

来源:米6体育    发布时间:2024-01-16 11:27:16  点击量:【1】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一个国家的总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盘”。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不过“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之路任重道远。

  所谓“先进制造业”,就是我们定义的“新制造”,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它融合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物联网、绿色制造、先进材料、智能机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一句话,新制造能够让成本更低、效率更加高,消费体验更好。

  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夹心化”的双重压力。当下,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历史已经翻篇,深度老龄化迫近、人口红利窗口关闭,土地、原材料、海运物流等成本齐刷刷上涨,中国制造企业正在被推向新的境况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可能要做出一系列大的变革以拥抱未来,这既包括全球的产业分工及产业链重构、生产组织及管理模式、全球市场及营销模式等,也包括视野、思维、格局、担当等发展心智的变革。具体有以下四大方面:

  从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外部带动向自主创新的内生驱动转变。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大多分布在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其试图通过产品断供、技术封锁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而非技术引进,才能不断突破前沿、空白领域,实现更多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制造业企业可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提供 “有形产品+增值服务”来使用户得到满足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只有把握住制造业生产方式加速变革的大趋势,推动中国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升级,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具备发展新优势。

  从以初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向依托高层次生产要素为主转变。过去,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扩张主要是依靠廉价土地以及劳动力、资源能源等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支撑,但这一情况近年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以AI作为生产工具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类似石油和电力的战略性资源。为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传输提供基础性支撑的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产业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

  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关系向各类主体网络化协同配合转变。当前的产业组织形式,在生产上表现为不同企业以供应链为纽带形成的上下游配套关系,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企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的地域集聚。然而,未来的产业竞争,一定要遵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产业组织模式变革,形成创新协同、技术共生、利益共享的组织形态,实现效率价值的提升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先进制造业发展中,与数字化的经济呈现出交汇融合发展形态趋势。2020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数字化的经济增速达到GDP增速3倍以上,成为稳定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关键动力。地方上,已有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北京、上海数字化的经济GDP占比超过50%。根据工信部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近四年来中国的数字化的经济规模年均增长16.6%,已经由22.6万亿元增至3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6.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以流程为驱动,实现主营业务涉及要素,如设备设施、软硬件、行为活动等的集成优化

  基于产业互联网,实现企业全要素与全过程的互联互通与动态优化,实现业务模式创新

  智能制造的基础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随着以AI、大数据、区块链、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此类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点也慢慢变得多,两者之间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的1+1,也并不全是大而全的应用,而应该是就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的环节或场景,利用新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解决制造业核心问题,建立崭新的商业发展模式,这才是赋能的实际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2021年特殊消费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下一篇:日本现3米长的大王鱿鱼连抹香鲸也不敢招惹它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16 米6体育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 辽ICP备08001001号

辽公网安备 21021102000627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0248
  传真:400-666-024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滨海西路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