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剑:给河南的高新区转型发展提四点建议

来源:米6体育    发布时间:2024-02-20 12:31:49  点击量:【1】次 

  本月初,河南省召开了全省的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会,通过这次会议以及期间媒体公开的报道,让我们有机会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该省高新区转型发展的一些情况。

  数据方面,河南全省38家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65.03亿元,以不超过全省0.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GDP总量的11.83%;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高出全省中等水准2.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3.70%,技术合同交易额占全省的五分之一;2021年,全省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202家、5064家,分别占全省的38.19%、33.44%。

  由此可见,至少从省内来看,无论是经济密度还是创新密度,无论是科创资源存量还是创新企业增量,高新区的表现相对其它功能区和行政区而言,都是很不错的。

  改革方面,按照“郑州、洛阳、新乡国家高新区(郑洛新自创区)先行探索、其余国家高新区持续跟进、省级高新区复制推广”的改革路径,全省高新区建设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实施以全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为核心的“三制改革”,并得到科技部肯定;率先启动以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四个一批”建设,有效带动了全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持续提升;率先颁布实施了促进功能区发展的政策条例,实现放权赋能、2号公章、新型产业用地(M0)等改革依法开展;率先组织实施了以产业链整体谋划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专项,将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深度耦合,推动全省科研项目从注重点的突破向产业化链条布局的转变。

  尤其是第四项,客观来看,已经是全国很多高新区和城市都在大力推进的一项发展策略,无论是针对存量的产业资源,还是在推进面向新兴起的产业的招引育创过程中,都将产业集群化甚至是生态化作为基础逻辑加以贯彻,这也将成为慢慢的变多高新区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竞争和区域竞争的基本依托。而河南省能够在省级层面通过专项工作加以统筹推进,不仅有利于快速推进高新区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对全省的产业转型升级而言,也是一个重要抓手。

  成效方面,大多数表现在五个方面,简单总结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效应”,高水平发展的“引领效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群效应”,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效应”。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来关注的信息是,目前,河南全省已建设高新区39家,这中间还包括国家级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31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了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全覆盖。

  在我们看来,这对于科创资源在全省分布中存在很明显不均衡的河南而言,作为创新资源尤其是科创资源集聚高地的高新区,实现了省辖市全覆盖,还是有很大意义的,以这些高新区为平台和载体,不但可以建设一个经济和产业增长的高地,还可以为当地全域科创的发展提供资源配置层面上的支撑,为推动全省科创资源下沉和均衡化布局的提供多维支撑。

  也正是基于这些数字、探索和成效,会议指出,河南省高新区在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另外,会议也精确指出,当前,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较大,高新区成为各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促创业的“主阵地”和稳经济促发展的“稳定器”,高新区建设将是河南省未来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抓手。

  河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全省高新区建设将坚持“优化布局、引领带动,对标先进、提级晋位”的发展思路,着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要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能力,实现国家高新区排名持续晋位;二是要做优做强省级高新区,争取更多的高新区进入国家高新区序列;三是要建立高新区后备建设库,在“一县一开发区”优化布局中争得先机,切实发挥好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引领支撑区域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不过,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或者说,问题藏在细节里。如果将河南高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与全国高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比较来看,还是能看出河南省高新区在发展中依然需要优化提升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地方。

  比如,按照官方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占2021年全国GDP的13.4%。行业内的说法就是,“国家高新区以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3%的GDP”。

  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新区的产出能力与国家高新区的产出能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落差。另外,虽然河南省没有公布该省高新区2021年的整体GDP增速,但通过对包括郑州高新区在内的一些头部高新区GDP增速的观察来看,与全国高新区的增速(12.8%)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在我们看来,至少从GDP规模和增速两个最直接明了的指标来看,对于河南省高新区及所在地方城市政府而言,依然需要在做大高新区的经济体量和保持高新区快速地增长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河南的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的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名次相比来说较低,明显与河南省作为全国省域经济规模长期全国排名第五的地位存在不匹配,也对全省高新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的品牌化发展不利。

  特别是在河南省明白准确地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背景下,河南的高新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更是需要在对标全国甚至参与全球竞争的逻辑框架下,实现新一轮的转型发展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品牌化、国际化不仅是河南的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目标,还是需要依托的路径。

  以我们此前专门关注过的郑州高新区为例,作为河南省设立最早、最具创新力和科创资源最为集聚的国家高新区,截止到2021年,其GDP规模还不到600亿,在郑州市内各区,也排在十名开外了。虽然其背后的原因与郑州高新区的区域面积和产业体系有直接关系,但这样的经济总量以及与经济总量紧密关联的财政收支规模,慢慢的开始影响到该区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竞争甚至创新创业竞争中的竞争力。在我们此前的调研中,就遇到过一家做芯片封测的企业,在已经与高新区进行深入沟通的情况,因为另外一个区的招商引资的补贴力度更大,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区。

  所以,在我们看来,哪怕是立足于河南省域经济和这些高新区所在城市的转型发展来看,河南的高新区需要直面或者说提升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

  就我们的观察和分析来看,其主要短板体现在:在高新区内部还未形成成熟的创新生态体系,大多数高新区还没有进入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阶段,在全国正在经历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转型进程中,甚至会面临存量产业和企业流失的风险,这是尤其必须要格外注意的;全省依然缺少更具影响力的高新区品牌,大多数高新区在全国的高新区排名中名次相比来说较低,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匹配;高新区的经济总量偏小,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带动效应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都不明显,客观上也对高新区自身的迅速增加带来了不利影响;大多数高新区的产业和经济的创新密度依然偏低,亩均产值有待提升,与此同时,对于大多数高新区而言,又不得不面对创新资源尤其是科创资源布局缺失的现实困境。

  在此背景下,对于河南省的大多数高新区而言,不仅要经历打破现实瓶颈的痛苦转型,还要引领示范于全省正在推进的创新驱动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这句话用在这些高新区身上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沿着新地图才可以找到新大陆。上个月12日,科技部召开了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会,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不仅明白准确地提出“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主动应对当前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的严峻形势,要成为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的稳定器、保就业促创业的主力军”,针对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还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是着力增强总实力,充分的发挥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作用;二是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强化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引领示范作用;三是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四是着力构建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强化东西合作、南北互动,发挥对区域高水平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着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培育体系,加大资源支持力度,推进惠企业政策落地;六是着力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在保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们看来,这六点要求也基本上代表了包括国家高新区在内的全国高新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和需要突破的地方,对河南省的高新区发展同样有着很直接的适配性。

  在此基础上,基于我们对以高新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的研究以及对河南省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观察,针对河南省高新区新一轮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发挥科创资源集聚相对较好的优势,主动对接和承接来自国家、省内、行业和企业的关键技术攻关需求,以战养战,以具体的研发任务和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并借机强化区域内的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不浪费每一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任务和项目的创新资源集聚和外溢的机会,彻底转变思维方法,从区域创新生态构建的角度来推进每一个研发任务的完成、每一个创新团队的合作和每一次创新人才的培育。

  二是优先考虑将高端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创新平台的搭建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创新生态的培育进行无缝化对接,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投入和补贴投放到真正能带来综合收益的地方,而不是像目前很多高新区出现的现象那样,对一些所谓的高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的招引和补贴,与其区域内的存量产业体系和未来的产业规划缺少直接的关联,虽然在统计数据上看创新资源集聚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并没有转化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动力。而且,这些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因为缺乏常态化的紧密的产业和市场互动,往往也生命力不足,很难持续发展。

  三是想尽一切办法大力推动一些新兴起的产业的在园区的落地和发展。这当然会很难,尤其是在各地招商引资竞争几近白热化的情况下,但若无法在主流的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中抢占到一定的先机和机会,对于很多高新区而言,冲击将是致命性的,最终的命运很可能就是被彻底边缘甚至淘汰。一个很明确的未来和趋势就是,随着新一轮全球性和历史性的产业变革周期的到来,为很多的区域和城市打开了快速崛起的窗口,但也让很多的区域和城市一不小心就成为区域和城市竞争的输家,在这一轮区域和城市的历史性分化中,对于包括高新区在内的城市或城市片区发展而言,唯一的机会就在于抢抓新兴起的产业的机遇,发展出自己的长板产业。既有的案例也已经说明,没有哪一个城市和区域是靠补短板将自己补成区域和城市竞争的赢家的。

  四是尽快推出相关产业的倍增甚至是双倍增计划(比如,务实提出自己的百亿级、200亿级、500亿级,甚至是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规划),并将产业倍增计划与产业集群化发展、区域创新生态构建、区域城市化转型、行动者网络建设、国际化协同创新等战略和战术安排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坚定的向产业倍增和创新租金要规模,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园区面积的扩张要规模。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历史性调整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园区面积的扩张快速实现高新区经济总量的倍增,在绝大多数地区都变得不太现实。

  在我们看来,也只有通过坚定的大力拥抱新兴起的产业机遇、区域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租金模式,才能帮助有关高新区尽快实现逆势迅速增加,放量发展,尽快突破规模比较小的劣势和瓶颈,舍此,别无他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晨意帮忙丨租客欠费离开,留下三只猫和满是催债信息的手机,长沙房东很崩溃

  世乒赛诞生惨案!日本女乒轰11-0、11-1、11-1,世界冠军爆冷惨败

  小米 Civi 4 手机爆料,骁龙 8 系旗舰平台、徕卡联名、金属中框

  三星 Galaxy A55 手机现身官网,提供 128GB 及 256GB 存储组合

  七彩虹 COLORFIRE 首款笔记本 MEOW R15 亮相,“橘影橙”配色



上一篇:藏在农村不起眼可以垄断的暴利小生意致富项目 下一篇:2023年社会生活的三大趋势与个人发展的五个策略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16 米6体育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 辽ICP备08001001号

辽公网安备 21021102000627号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0248
  传真:400-666-024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滨海西路547号